本篇文章1605字,讀完約4分鐘

□李寅初

林彪是黨史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。 那個年輕的時候,指揮萬馬千軍,為共和國立下的赫赫戰功令人敬佩,但建國后的“異軍突起”,最后在異國折斷沙子,更加嘆氣。 至今,面對林彪的奇妙人生和他的功績,依然有很多說法,成為共歷史研究中最熱和最難的問題之一。

最近讀的周敬青教授的《解讀林彪》(上海人民出版社)一書是研究林彪的最新成果之一。 這本書的重點是以林彪為中心,整理林彪集團的來龍去脈,評價林彪。 從全書上看,周敬青教授基本實現了這個目標,雖然文章中沒有黨史研究中常見的“論有史”缺點,但基本上達到了平實、客觀。

但是讀了完整的書,還是對全書有點遺憾。 最大的遺憾是,周敬青近年來尚未關注重新挖掘林彪研究的史料、研究成果。 近年出版了許多知情者的回憶錄,被認為是林彪集團“四大金剛”之一的吳法憲的《歲月難》一書是其中最重要的史料之一。 在這本書里,吳法憲對林彪集團有著與迄今為止公開的出版物不同的各種說法。 例如,林彪集團崩潰后,吳法憲供認林彪妻子葉群曾經說過。 “如果不設國家主席,林彪怎么辦,放在哪里? ”。 這句話也長期成為林彪想成為國家主席的證據之一。 多年后,吳法憲想起了當時的情景,這句話不是葉群說的,自己迫于形勢種下了贓物。

吳法憲的這些說法,不論真偽,但從其重要性出發,應該給予充分的應答、辨別。 很遺憾周敬青教授在全書中只是對準備記錄有疑問,沒有進行進一步的討論。 書中錯誤地將吳法憲的回憶錄《歲月難》寫成了《難歲月》,但引用吳法憲回憶的地方寥寥無幾。

近年來,《四大金剛》中的其他兩大“金剛”李作鵬和邱會作出版了回憶錄,關于林彪的許多重大事情與常說不同,對拆除林彪集團具有更不可或缺的重要性。 也許是因為專集定稿的時間早,史料出版后,周敬青教授好像無法辨認。

黨史研究的最大困難之一是重要的史料不足,林彪研究也是如此。 與其他研究相比,林彪研究中的史料割裂現象更明顯,許多研究只能基于備忘錄、日記、備忘錄、電話記錄等少量復印資料展開。 但是,史料的缺乏并不意味著無法開展優質的研究。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從史學上研究在歷史局面中具有轉換意義的重大事情,是偵探解決事件的過程。 巧妙的偵探特別注意任何容易出現的證據,在案發現場小心地爬梳子,不放過任何疑點。

例如,關于林彪為什么不帶兵抗美援朝,林彪對美國有恐懼心,請因病辭職。 大部分論壇都使用了這個說法,周敬青教授的《解讀林彪》也是如此。 但是,近年來沈志華、陳立旭等人經過仔細整理,發現這不一定是真實的。 中國出兵朝鮮的決定過程很多復雜,林彪沒有主張出兵援朝,但對毛澤東的決定,林彪已經開始準備和安排帶兵出征,但最終因為身體不好而難以去,中央終于彭德懷帶兵。

從《解讀林彪》的后記中可以看出,這本書從10多年前周敬青教授的博士論文中脫胎換骨,她認為自己十多年來一直關注著這個問題的研究前沿。 但很明顯,這有點說得太多了。 另外全書在注釋規范方面也有很大的缺點。 例如,第5、6頁大部分引用的鄧小平對林彪的評價沒有注明出處,對網民的進一步驗證非常不方便。

關于林彪的研究,由于林彪的傳奇性和史料的匱乏,引起了許多研究者熱衷于為林彪破案的有趣現象。 關于客廳林彪的傳記,《秘聞》滿天。 事實上,這些研究有合理的疑問,但大部分推理、想象比實證多,缺乏史學研究的規范和訓練。 兩年前有一位學者在某雜志上刊登了《九一三事件》的十大謎。 這篇文章流傳很廣,但其所謂的“十大謎”大多是零散的史料,是虛構在墻上的,最近被王海光教授的長文逐一分析和反駁。

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能否成功解讀林彪是了解中國革命和文革歷史的關鍵。 林彪的叛徒對“九一三事”來說,林彪的叛徒對正在進行的“文革”是空前的打擊。 有名黨史專家高華在一次演講中指出,林彪成為叛徒,導致革命崇高的理想主義被破壞,碎片化,“文革”的理論體系從此不能自圓其說,一代人開始從迷夢中醒來。

標題:“[書評]《解讀林彪》:解讀林彪還需努力”

地址:http://www.okradiatorandair.com/lyjy/22019.html